坚守为民初心、树好检察形象、践行检察使命,奋斗新时代
检察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检察工作是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也是业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我们检察人的初心同样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就是为人民司法。我们的使命同样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落到实处便是恪职尽守服务大局。全体党员干警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五个过硬”要求,坚守为民初心、树好检察形象、践行检察使命,努力奋斗于新时代,为建设美丽云浮、推动罗定加快提质发展贡献检察力量。
一、不忘初心,做到信念过硬
一是练强“看家本领”。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党章关于党员义务的第一条就鲜明提出“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是坚定信仰的理论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们每名党员必须掌握的“看家本领”,我们要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化学习理解,领会精髓要义,切实在学深悟透中壮实思想之“骨”、补足精神之“钙”、固牢信念之“基”、开掘信心之“源”、点亮心灵之“灯”。
二是坚定“四个自信”。在2018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完全正确的,形成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是完全正确的。”40年的成功实践雄辩证明同时也深刻启示我们,只有坚持“四个自信”,我们的理想信念才不会动摇,才能挺起我们自己的胸膛阔步向前。
三是加强党性锻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内生活是锻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的熔炉。如果炉子长期不生火,或者生了火却没有足够的温度,那是炼不出钢来的。”严格的党性锻炼是党员干部不断自我审视、自我修正的过程,是党员干部在成长路途中不失方向、不迷航向的有力保证。坚定的理想信念,只有通过严格的党性锻炼才能得来。加强党性锻炼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过好党的组织生活。党章明确规定“每个党员必须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所以每名党员无论职务高低,无论从事什么岗位工作,都必须坚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包括我们熟悉的“三会一课”。
二、对党忠诚,做到政治过硬
一是要牢记“第一身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每位共产党员,都曾在鲜红党旗下宣读入党誓词,以示对党的忠诚,也就是从这一刻起,不论身肩何责,身居何位,身在何方,不论处于在职还是退休状态,其第一身份都是光荣的“共产党员”。进了党的门,就是党的人,每名党员要自觉把自己的一言一行与党的事业联系起来,时刻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按照党的要求履行党员的职责,维护党的利益,时时处处与党一条心,用一生的言行履行入党誓言。
二是要树牢“四个意识”。政治合格,最根本的是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这“四个意识”集中体现根本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要求,是检验党员政治素养的试金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检察机关作为政法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机关、是政治机关,必须牢牢把握检察机关的政治属性,全体检察人员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才能完成好党和人民交给的神圣使命。
三是要践行“两个维护”。讲政治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一时一地的,而是一以贯之的。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这个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就是讲政治的具体实践和检验。党员同志要始终把“两个维护”作为最深厚的思想自觉、最重要的政治规矩、最真诚的感情基点、最根本的行动要求,凝聚在党中央周围、凝聚在党的核心周围,形成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
三、担当作为,做到责任过硬
一是要乐于担当。乐于担当体现的是一种先忧后乐的思想情怀。担当精神既是党员、干部的重要品格,也是激发动力、聚集合力、迸发活力的精气神,还是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情怀。习近平总书记说,“党员干部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要把宏伟蓝图一步一步变为现实,关键要把责任记在心里、扛在肩上、落到实处,全身心投入各项事业,在乐于担当中收获和享受快乐。
二是要敢于担当。敢于担当体现的是一种迎难而上的责任意识。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既是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矛盾凸显期,很多工作要做却又不好做,许多改革需改却又难改,我们的司法体制改革也步入了“深水区”,这就需要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强化迎难而上的责任意识,把握好时代发展要求,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做到在大事难事面前不回避,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含糊、不退缩,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敢于碰硬。在当下检察机关的改革过程中,大家一定要本着理解改革、支持改革的心态来做工作。
三是要善于担当。善于担当体现的是一种有勇有谋的能力素质。有的党员,特别是年轻党员,干事有激情有闯劲,对组织分配的工作和任务没有二话,毫无怨言,但在落实的过程和结果上却不尽人意,有的效率不高,整体推进慢;有的直接小错不断,屡错屡犯,归根到底就是不善担当。我们党员要善于把握事物发展规律,从全局上、大局上来思考和谋划工作、观察和处理问题,分清哪些是牵动全局的,哪些是推动发展的,哪些是贻误时机的,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在现有条件下做急需的事,在有限资源下做效益最大的事。要提升风险意识,既要强化底线思维,做到防患于未然,又要对于突发性问题要能迅速、准确地理清思路。
四、增强本领,做到能力过硬
一是要有危机意识。我们赶上新时代是幸运、是光荣,同时也应该感受到强烈的使命感和危机感。我们要深刻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精准把握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新时代要有检察新气象,新时代要有检察新作为。法律监督主责主业的深耕优化,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探索、实践。新时代检察工作创新发展要靠我们每一个人,我们要以主人翁的精神,抱着“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把各项检察改革任务自觉和自己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做优做实做强各项检察工作,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法治产品、检察产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二是要有专业素养。“履行好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主要任务……”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机关的殷切希望,也是我们检察工作的行动指南。这就要求我们顺应新时代、直面新矛盾、紧盯新目标,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精神,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新需求、新期待。从检察实践来看,法律监督职责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履行得不充分、不到位,既有不敢监督、不愿监督的主观原因,也有专业能力不足、不善于监督的客观原因。对司法工作者来说,办案能力最能体现本领。如果自身能力不强,何谈去监督别人。近年来,检察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有所提升,但离人民群众在新时代的新要求还是有不小的差距。我们必须认清新时代对检察人员专业能力提出的新要求,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增强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让自己既成为办案水平高超的“专才”,又成为深谙办案多重效果实现路径的“通才”。在检察工作中做到既有担当的宽肩膀,也有成事的真本领。
三是要有创新精神。把握大势才能赢得未来。要做新时代检察工作的践行者,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深入推进检察改革相结合,做好当前的各项工作。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提高办案工作能力,在司法办案中既要坚守法治思维,还要善于运用政治思维,确保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要转变作风、自信求实、探索创新,必须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基本素质等方面实现大转变、大提升,在变中求进。既要持续规范司法行为,严格依法办事,又要结合正在进行的司法体制改革、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等制度措施,更新观念,构建新型的检警、检法、检律关系,以适应新形势新发展。通过创新,推动形成重点工作亮点频呈、各项工作齐头并进的生动局面。我们要着力开展品牌创建工作,将创新精神融入其中,不断探索、创新完善各项体制机制,推动检察工作不断创新发展。
五、清正廉洁,做到作风过硬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作风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和始终如一的价值观。党员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权力观和政绩观,牢记“两个务必”,自觉为党和人民不懈奋斗,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自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是严守各项纪律规矩。对于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来说,党的纪律是一种权威,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破坏它、违犯它。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必须把自己的言行无条件地、严格地置于党的制度、条例、规定、决定的约束之下,绝不允许有超越党的纪律的所谓自由行动。构成党的纪律的最重要的依据是党章,这是从总的方面来说的,如果细分,党的纪律还可以具体分为政治纪律、经济纪律、组织纪律、宣传纪律、群众纪律、人事纪律、外事纪律、保密纪律等等。需要指出的是,在上述纪律中,最首要、最核心的是政治纪律。大家要有敬畏之心,有“怕”的意识。这里所说的“怕”,不是胆小怕事,而是要求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对党的纪律、对国家法律法规要从心底里敬畏,并用这种“怕”约束自己。
三是涵养高尚道德情操。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已奉公,多做奉献,是人性中真、善、美的集中体现,也是对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是共产党员道德品质中最本质的特征。高尚道德情操的核心就是无私奉献,奉献是党员身上不能或缺的品质。党员不同于一般群众,应当甘于奉献不为索取。当前,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打好三大攻坚战、赢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胜利,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和多元化。作为党员,面对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少了,面对个人利益与党的利益、集体利益、群众利益的考验多了。在这样的考验面前,我们应该把“索取值”选择为最小,把“奉献值”选择为最大,淡泊名利,志在奉献。